稻城县自然经济概况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界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总幅员面积7323平方公里,呈长条形。全县辖3个工委、13个乡1个镇,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县有藏族、汉族、纳西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8413人,其中藏族2677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4.23%。县人民政府驻金珠镇,海拔375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距州府康定432公里(公路里程),距省会成都810公里。
稻城,古名“稻坝”,系藏语音译,意为“山谷口开阔地”。东汉为白狼羌地,唐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属朵甘都司,清属里塘土司。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土归流”,设稻坝委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此试种稻谷,祝其成功,奏设“稻成县”。宣统三年(1911),正式核准设置“稻成县”,隶属康定府。民国十四年(1925),属西康屯垦使行署。民国二十八(1939),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县”,县名沿用至今。1955年10月以前,属西康省管辖,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后,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解放前,稻城受封建农奴制度的影响,生产落后,民不聊生,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赵乐丰任川滇边务大臣期间,强行改土归流,收缴土司印信号纸,废除土司制,选派流官掌管各地方政权。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覆灭,民国政府一时不能顾及边地,稻城等地土司制度复辟,形成土司、寺庙、民国政权并存,地方实权由当地土司、头人、喇嘛寺庙掌管,广大劳动人民受黑暗、反动、残酷和野蛮的封建农奴制的束缚和压榨,民族经济十分落后,农业原始,工业一张白纸。1951年2月,稻城县和平解放。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慎重、稳进的方针。通过与民族宗教上层人土协商,调解人民内部历史上遗留下的纠份和冤家械斗。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迫切要求推翻封建农奴制度,要求进行民主改革,1956年采取和平协商的方法,进行民主改革。但少数农奴主阶级不愿放弃其剥削,与理塘、巴塘、乡城等地的反动上层相勾结,组织策划大规模武装叛乱。在各族人民的英勇反击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持下,平息了叛乱。1958年,实现了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藏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倒以后,实行“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使稻城的民族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63万元,到1990年已上升到1258万元,年递增15.93%。从1990年的情况看,农业总产值完居116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3%,工业总产值91.4万元,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到2002年,稻城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等一系列历史发展机遇,按照“打基础、调结构、立支柱、求发展、增效益”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有效遏制了天保工程实施后国民经济下滑趋势,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4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708万元,第二产业1913万元,第三产业2723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65万元,1998年至2002年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47亿元, 农牧民人均收入预计达875元。
稻城县的民族经济,主要是农牧林结合的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经过1958年民主改革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牧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牧业有了空前的发展。1959年,全县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农牧业生产向前发展。1960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指导,浮夸风蔓延,挫伤了农牧民对生的积极性,农牧业生产受到了很大损失。1961年,开展了整风整社工作和后来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县的农牧业生产逐步得到了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民族经济出现了生机,各项事业走上正轨。1980年,在全县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农村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52万公斤,比1970年增长26.83%,年平均递增2.76%,比1959年纯增640万斤,增长率为62.50%。1983年,全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牧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个民族经济出现稳步协调的局面。乡镇企一、商贸企业以及其他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具备一定的规模。以1990年统计,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50万元,比1980年的9.43万元每年递增25.5%;国营商业纯购进额达103万元,比1980年的50万元每年递增17.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39.16万元,比1980年的265.18万元每年递增47.08%,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8859吨,本着“兴牧增收”的发展原则,狠抓畜产品开发、特色畜禽养殖,大力推行草场有偿承包和草业建设,加强畜种改良,全面实施以农牧民增收为核为的“燎原计划”,实施特色畜产品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效提高了牧业综合经济效益,建立了草原执法监理站和执法队,畜牧业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2年完成牧业产值1927万元,各类牧畜存栏147542头(只匹),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20%、20.8%、10.2%。预计完成肉产量2048吨,奶产量3420吨。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正在兴起。2002年完成乡镇企业产值1300万元,比1997年增100万元。民族经济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解放后,稻城的各项建设事业都有很大发展。解放前交通无一寸公路,1961年理(塘)乡(城)公路、1963年桑(堆)稻(城)公路相继修建通车。1965年,县内开始修建稻(城)东(义)公路,到70年代中已实现了乡乡通通路,形成了区乡公路与乡村公路、林区公路相结合的公路网络,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428公里,2002年全县公路总长580.5公里,其中乡道公路105.5公里,旅游公路25公里。到1990年,乡乡通邮路,区区乡乡通电话,邮路总长290公里。稻城县的学校也由解放前的1所小学发展到现有的1所中学、1所城区小学、2所重点区小、13所乡小学、1所幼儿园,教职员工共有236人,在校学生2093人。2002年全县有中学1所,小学65所(城小1所,乡中心校64所),幼儿园1所;全县有教师280人,其中初中教师25人;有在校生3125人,其中初中生260人;小学入学率95.2%,巩固率95%,毕业率89%。医疗卫生方面,解放前无医疗卫生机构,缺医缺药,现有县医院、防疫站、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站和区、乡卫生院(所)医疗机构共15个,有病床55张、卫生技术人员80人。到2002年,全县有医疗单位17个,医疗机构32个(含3个门疹,12个村卫生室),从业人员138人,医务人员114人;医务人员人均服务面积65.75平方公里,服务对象255人,病床1.25张/千人,拥有医务人员3.32人;四苗接种率:卡介苗87.29%,麻苗86.01%,百白破86.48%,脊灰糖丸86.57%,乙肝疫苗城区80.95%;县医院有病床45个,医务人员39人,其中医生23个,护士10人,药技2人,其它4人,有本科1人,专科6人,副高1人,中级16人,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藏医科、五官科、口腔科八个业务科,共有业务用房1873平方米,各类常规医疗设备28台件(国产200MAX光机、欧林巴斯胃镜、B超、心电图、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麻醉机、制氧机、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万能手术床等)。
县上还建有文化馆、新华书店、影剧院、地面卫星接收站、工会俱乐部、歌舞厅、茶馆等,修建了冉子电站和省母电站、东义巨龙电站、日火电站。完成了防洪堤等工程,同时,区、乡有业余藏戏队、民办电影队等,体育事业和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
稻城地处亚热带,由于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的影响,使本县呈现青藏高原型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垂直分布成三种气候带,即高山寒带、山地寒温带、山地暖温带,年干均气温4.1℃,年平均降水量627毫米,年均无霜期32天,日照时数累年平均为2609.4小时,累年年平均总辐射量高达每平方厘米158千卡。光热条件好,但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主要有旱、霜、雹、雪、洪、涝、风等。
稻城县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全县土地总面积971.9万亩,现有耕地面积4635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O.48%,出产青稞、小麦、玉米、大麦、养子、洋芋、元根、豌豆、胡豆、黄豆等农作物和海椒、大蒜、油莱等经济作物,还有盛产皱皮柑、苹果、桃、梨、香樟、潦树、桑李、板栗、石榴梅、葡萄等的经济林木。林地面积312.2万亩,占土地基面积的32.12%,其中森林覆盏面积105万亩,覆盖率为土地总面积的10.8%,灌木丛林152.94万亩.占总面积的15.7%。树种主要有杉、松、柏、桦、扬、青榍、洋槐、杜鹃、川榛等,木材蓄积量1309万立方米。草地面积575.5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9.22%,载畜量可达374485个羊单位。牧草,常见的有高山蒿草、草地早熟禾、四川蒿草、珠牙蓼、圆惠蓼等。全县野生动物有黑熊、豹、獐、白唇鹿、麂、野兔、小熊描、羚羊、狐、猞猁、旱獭(雪猪子)、野猪、狼、野羊、猴、黄鼠狼、松鼠、高山鼠兔、中华分鼠和鹦鹉、鹰、鹫、白马鸡、贝母鸡、竹鸡、野鸡、鸽、布谷鸟、喜鹊、杜鹃、茄子等。还有松茸(青杠菌)、术耳、虫草、贝母、知母、黄芪、大黄、茯苓,丹皮、黄连、益母草、蒲公英、百合等土特产品和中、藏药材.以及铜、铅、锌、金、银答矿产资源。其中名贵中药材(虫草、鹿茸、麝香等)和松茸等畅销国内外市场。另有水域面积11.37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17%,不仅是野黄鸭、野鸭等鸟类栖息的良好场所)而且是水獭、甲鱼、高山黄鱼(无鳞鱼)等生存之地。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用于灌溉和发电。全县水利资源总量为30亿立方米(不含高山湖泊及地下水),可利用水量1144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22.6万千瓦。还有大量地下水、高山湖泊等尚待开发利用。
稻城山川秀丽,文化悠久。驰名的有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风光绚丽的“五色海”,垦罗棋布的海于山大小湖泊(海子),水流湍急的稻城河,有名的查合温泉等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贡嘎郎吉岭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画,海子山发掘的“恐龙牙齿”化石和“按树”化石,波瓦山发现的“树叶”化石等古迹文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县境内,属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坐落南北,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公之一。县境地形复杂,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为南部的贡嘎雪山萨内日峰,海拔6032米,最低处为东义区南部色空村,海拔1900米。全县地势自西北而东南,山脊河谷相间,天然划分三个类型区:北部为典型的丘状高原,海子山骈稻城河,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状、冰蚀岩盆和断陷盆地遍于表面,草原辽阔;中部为半高山山原地貌,波瓦山骈赤土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部高山狭谷区,俄初山骈东义河,海拔2000——5000米以上,溪流发达,森林茂密。
全县水系纵横。稻城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三大河流为稻城河、赤土河、东义河,均流入木里县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在高山狭谷中还有终年流水不断的溪沟60多条,其中积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条。全县河流天然落差大,电力蕴藏量达22.6万千瓦,待开发利用。县境内还有大小湖泊(海子)1145个,面积3200平方公里,最大的为兴伊错湖,面积7.5平方公里,为常年淡水湖。这些湖泊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县境北部冰蚀地形区,难以直接利用,但为县内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稻城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县境内不仅拥有闻名世界的亚丁旅游景区、海子山自然风景区,而且还有浓厚的具有康巴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亚丁是稻城县旅游资源的核心景区,它既有洁白如玉、一尘不染的贡嘎雪峰、现代冰川胜景和雄险奇巧、秀嶂叠峙的高山峡谷地貌,又有以冰峰雪岭、高山湖泊、冰川宽谷、高原曲流、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所构成的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景观。此外,区内古朴浓郁的康藏民族风情和内涵丰富的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也极具有吸引力。田野牧歌、晨钟暮鼓、黄卷青灯、经幡飘曳、麻尼经堆上的原始图腾、虔诚的朝拜者,无不使亚丁不但具有美丽并且更具有内涵,更加充满香格里拉的神韵。
在海拔4400m山腰上,有五色海、牛奶海、日生海等海子和现代冰川,在山峰,海子周围有原始森林、高原草地、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的溪流,风景真是如诗如画。正象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写的“人间仙境”那样。到此生活,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青春永驻,永不衰老。亚了——真正的香格里拉。
亚丁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为1344km2,其中核心区762km2,缓冲区415km2:,实验区157km2,范围较大,“亚丁旅游区”的范围40km2,完全处于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控制范围之内,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九条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的规定,亦符合《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十八条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的规定,同时以利于管理和操作。
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定:东界以县界 亏太早县交界)为界,西界以省界(与云南省迪庆州交界)南界西起开拉咱,向东南经思子功,沿东义河至水牙村,然后折向东北沿老蛙雄沟(东义河支流)至黑尖嘴,再沿措恩沟(老蛙雄沟支流)顺河溯源至措恩接东界,北界西起杂内垭卡,沿藏拉河上游向北东至红冈.然手沿牧区小道折向东南至日瓦河大拐弯处,再沿日瓦河向东经俄初、仁村至日瓦乡驻地(日瓦河与贡岭河汇合处),再向东至康飞—.然后沿隆冬很沟向东南溯源到东界。(摘自《四川亚丁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四川省稻城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亚丁自然保护区的东部为贡嘎雪山,三座山峰高耸人云,山顶常年积雪,终年不化,被喻为三座怙主神山。山下高原植物、原始森林、高原草坝、湖泊、溪流,构成了一个十分奇特、十分神奇的自然景观。极大地吸引着中、外旅游者和探险旅游者的兴趣。
三座怙主神山是众生朝觐积德之圣地。对一般旅游者来说,此三座怙主神山也同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人们想往的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的目的地,应作为亚丁旅游区的旅游核心。
三座雪峰呈“品”字形排列,巍峨耸立,遥相对峙,自然景观十分神奇、壮丽。从1928年至今,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来此考察,并称之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使亚丁风景区名扬海内外。
三怙主雪山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三怙主雪山,山峰密林如同莲花金刚宝座,观世音傲然端坐,右边是菩萨圣者,左边是十六尊者守护,四周湖泊、流水净如珍珠莲花能洗净众生身语积下的污浊。右边岩上居住妙音佛母,四周有天兵把守,左喧山岩居住降香渡母,男女勇士护守,她的前面那座山是金刚亥母,前面有渡母的魂湖,水色碧绿如碧玉,湖中影现渡母之身形,达波仁青诵经加持的寺院有七座,寺庙中保存着功德无量的佛经文物,西沙拉卡山是马头金刚三面六支,左边是马头金刚一面两支,面朝内,右边是怙主的如意法轮,让牙拉卡岩留有千把个自成贤却佛像。
怙主夏诺多吉,右边山岩是五部忿怒金刚手大鹏秘籍,中间的山是白渡母的如意法轮,背面在山是大悲不空绢索观世音菩萨,郎哈岩是自成大威德,上方端坐文殊菩萨,面朝吉唐,右边山上居住胜乐父母,前方聚集仙女,右边岩间有金刚亥母体中流出的液体,座座山岩是勇男勇女的居住地。左边山是胜乐金刚的王法轮,岩石仙洞存在天书秘籍,郎写拉波佛塔面朝东方,山前是怙主夏诺多吉的魂湖,东面山岩上居住着布禄金刚(财神) ,右边山是吐宝兽,面朝文殊山,甲多山是黄雾神,前方是魂湖,它的背是日升湖,里头的山是红黄文殊的修行宫,八十位成就罗汉护守,山面朝湖左右的岩上文殊居住,山上有乌金的静修窟,百名息静金刚忿怒王们护守,山林主人是金仙女绿渡母,百名护法神护法,下方泉水是广财龙王泉,无数龙神护守,郎唐山林居住着龙魔王和龙魔,常发生朝神转山时路阻等现象文原。这片吉祥之地是三怙主神山之圣地,是有无数班智达福佑着这宝地。三位怙主四续佛法个笔之道场,勇士、空行母聚集,如去雾,向这神圣之地敬礼。多康莲花宝地有三怙主雪山,名誉仙人如日月升起,普照大地,这是神圣的修行地——三怙主雪山。
三座雪山属佛教信仰者和藏民香客供奉朝神和积德之圣地,排列为二十四圣地之十一位。藏传佛教授记中有这样记载;“具有信佛缘的众生敬奉朝拜三座怙主雪山,能实现今世来世之事业,这是前辈喇嘛们的教海,功德无量。日月佛光从降藏交界之地升起,咱日山的觉者冲破隘关,朝拜三次怙主雪山,就如同自转一次咱日山,能消除屠杀八条人马的罪恶。自转一次咱日山,就等于念一亿次嘛呢的功德,一次性三转就等于三亿,转十五次冲古寺院就等于念一亿嘛呢的功德:藏历鸡年朝拜,功德增倍”。
《圣地咱日山秘籍》中记载,二十四圣地之一的三座怙主雪山是众生供奉朝拜积德之圣地。湖泊流水如珍珠莲花,可洗净众生身、语积下的污浊。当地藏民有转山(围绕三座神山顺时针转圈)的习俗,认为转山可以积攒功德,消除罪恶,修心养性,消灾灭病,换来幸福等。于是,三怙主神山成为全藏特别是康巴藏区每一个藏族同胞毕生之中必须朝觐一次的圣地。这充分体现了康巴文化的深奥涵和神秘,也是当今游人倾心想往去领略圣地的因素之一。
千百年来转山的藏族同胞,用脚踩出了一条条转山的小径。小转——绕仙乃日,绕央迈勇,绕夏诺多吉;中转——绕三怙主雪峰;大转——绕三怙主雪峰及周围诸神峰;小转仙乃日不出稻城县境,小转央迈勇、夏诺多吉,就要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境内木里县:中转或大转就必须跨越稻城、木里两个地区甚至到云南省境内。
三怙主神山之得名,是莲花生大师亲自加持命名的。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公元747年入藏弘法:三怙主神山在苯教的信仰之中可能就是极重要的神的化身,作为一砷转化,莲花生大师亲自为之重新加持命名,并把密宗下三续部的三位本尊菩萨之名赋予了这三座雪山。海拔6032m的仙乃日峰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海拔5958m的央迈勇峰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海拔5958m的夏诺多吉峰被视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环绕三雪峰的诸蜂,也被——加持为诸金刚和菩萨。夏诺多吉——藏文的原意就是金刚手:
三怙主雪山呈“品”字排列,四周山峰盘绕.形成了一个由众多菩萨、金刚化身神山环峙化自于天的坛城,是一有空行母护法神守的、众生修行积德的无量宫殿。当我们穿行于三忙主雪峰之间时,三面雪峰掩映。抬头,三座怙主雪山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晶莹透亮:脚下,绿茸茸的高山草甸,鲜花铺缀。游人就象处在一,’巨大的雪山构成的莲花的中心。沁人肺腑的空气之中似乎真有透明的飞天在翱翔。
圈定亚丁旅游区的范围:以康古亚丁大峡谷沟口大门为起点,沿贡嘎银河上溯,经亚丁山门(亚丁沟沟口龙龙坝),向沟内沿圣水(亚了)河上溯,经过扎罐崩、冲古寺、神水门、洛绒,舍身崖、牛奶海、五色海、南至松都顶:东经冲古寺至巴有平台:西经冲古寺、珍珠湖(卓玛拉措)至仙乃日山脚下。旅游区总面积约40km2。
稻城温泉资源丰富,出露点有20余处.分布在茹布乡、省母乡、蒙自乡、香格里拉乡、各卡乡等。特别是县城东南3公里姓贡巴山北麓的“茹布查卡”(查合温泉),出口处水温一般为68℃,最高水量达80℃,流量1.33公升/秒,昼夜流量高达7000立方米,可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以上的地热电站,该处泉水无色、无沉积物,不含碱,为村民世代饮用.又能浸泡治病,驰名州内外,是本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财富。
现在的稻城,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朴实、勇敢的稻城人民在中共稻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适应新形势,围绕“旅游活县、旅游兴县、旅游富县、旅游强县”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生态特色农业、投资拉动、经营市场、人才和开放五大战略,实现观念、政策和行动上的新跨越,为推进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局势稳定和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各族人民团结、富裕文明的新稻城正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