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旅游 >> 稻城亚丁 >> 稻城亚丁旅游景点 >> 正文   酒店预定热线:028-85557540 85511313 68680707

商旅租车

车型:瑞风柴油国际版

座次:9座

参考价格:800元/天

车型:三菱风行

座次:9座

参考价格:700元/天

车型:丰田4500

座次:5+2座

参考价格:1400元/天

车型:小金龙

座次:22座

参考价格:600元/天

车型:金龙满天星

座次:30座

参考价格:900元/天

香格里拉--地域篇、文化篇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香巴拉是西藏对“香格里拉”的称呼。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据说这个神秘的地方总是藏匿于云霞之中,很难发现。1933年,英国作家希尔顿.詹姆斯写下《消失的地平线》一书,用他优美的文笔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东方中国的桃花源,一个充满梦幻充满诗情充满牧歌的四园----香格里拉。半个多世纪,许许多多的外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大西南,寻找消失在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
一、地域篇
  “香格里拉”一词自从1933年从希尔顿.詹姆斯的笔下出现以后,多少人为之着迷,多少人为之热血沸腾。但香格里拉这个中国最美丽的地方究竟在何处?
2004年3—4月,《中国地理》杂志组成
二、文化篇 
  大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这里不单单民族种类多样,更难能可贵的是许许多多民族任保持着自己所独有的生活习俗和风格,在我们所谓的现代人眼里,也许这就是原始这就是落后。然而,他们的虔诚,他们的淳朴、善良与豪迈;那里的雪山、草原、羊群,无不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的灵魂为之震撼,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藏传佛教

  佛教分汉语系佛教(公元前2年传入)、藏语系佛教(公元7世纪传入)和巴利语系佛教(公元13世纪传入)三大支。西藏佛教,指的就是这三大支系中的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7世纪它传入藏族社会后,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今天3.4万住寺僧尼在中国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支持下,在寺院自由地研习佛经教义,开展各种宗教活动,广大信教群众则在家里设置佛龛、佛堂、诵经祈祷,并前往各地进行朝拜。

  到11世纪中叶以后,西藏佛教进入各个教派形成时期,相继出现宁玛、噶当、萨迎、噶举、格鲁、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教派。后5个教派由于无政治势力作靠山,势小力弱,先后融于其它教派或被迫改宗其它教派,均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影响较大的有5个教派。
  宁玛派(红教),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一个教派。由于该教派吸收和保留了大量本教色彩,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佛教徒藏匿的经典,并认为自己弘扬的佛教,是公元8世纪吐蕃时代传下来的,因而古旧,所以称宁玛(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加上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噶当”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15世纪格鲁派兴起,原噶当派僧人和寺院,都改宗格鲁派,噶当派从此在西藏社会上消失。
  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噶举派(白教)创始于11世纪,重视密宗学习,而密宗学习又必须通过口耳相传,故名噶举(藏语口传之意)。因该教派创始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在修法时都穿白色僧裙,故噶举派又称白教。白教最初分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香巴噶举在14、15世纪衰落,现在谈到噶举派,一般就是塔布噶举。
  格鲁派(黄教),创建于1409年,是15世纪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也是藏传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教派。宗喀巴生在西藏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日趋腐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针对这一情况,宗喀巴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抨击僧人不守戒律,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传召大法会。法会后,宗喀巴建起著名的甘丹寺,创建起严守戒律的格鲁派(格鲁,藏语意为善律)。由于宗喀巴及其追随者戴黄色僧帽,故又俗称黄教。黄教创建后,相继又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它们与甘丹寺一起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黄教还创建了达赖、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
活佛转世制度的创立
  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
   1252年,忽必烈召见八思巴时,也邀请噶玛噶举高僧噶玛拔希。但噶玛拔希投向了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被蒙哥封为国师,并赐给一顶金边黑帽及一颗金印。1283年,噶玛拔希圆寂。为将本教派既得利益保持下来,他便以佛教意识不灭、生死轮回、“化身再现,乘愿而来”为依据,临终前要求弟子寻找一小孩继承黑帽。弟子秉承师命,找来一小孩为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黑帽系活佛转世制度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明朝,黑帽系活佛噶玛巴被明永乐皇帝封为明三大法王之首的“大宝法王”。今天,这一活佛转世系统仍在传承。1992年9月27日,拉萨堆隆德庆县楚布寺举行盛大的十六世噶玛巴活佛转世灵童坐床典礼,揭开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转世的又一页。

●走婚制
  说起“走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也许过去走婚制度曾经遍布整个雅砻江流域或者更大的范围,只是后来被其他文化的婚姻形式覆盖和淹没了。但绝没有想到在距泸沽湖数百公里之遥的鲜水河大峡谷中还保留着比摩梭人更原始的走婚制度。泸沽湖当然是走婚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关于美丽的泸沽湖传说,人们已听得太多,其实有许多游客完全是为一睹那里母系社会的“走婚制”而去的。然而,有许多游客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还有的是以讹传讹,随意夸大摩梭人“走婚”的形态。如果你不是一个执意要在尘世寻找天堂的人,你就会在泸沽湖细细品味,我们的祖先怎样出生、成长、相爱和劳动,怎样度过一生然后告别这个世界的。摩梭女儿的人性魅力使我这个都市人倍感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泸沽湖,这颗群山烘托中的明珠,镶嵌在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交界的地方,是一个人称“女儿国”的地方。这里的人所过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她们保留的风俗习惯,比祖母的祖母讲的故事还要古老。千百年来,没有水灾、旱灾,没有征伐和杀戮。更为奇特的是,千百年前就在封建文明社会中消失殆尽的母系家庭形式,却牢牢的在她们生活中保持着主要地位。她们自由的相爱,自由的结合,自由的分离,背上没有几千年因袭的重担,没有繁复的清规戒律,她们的生活象诗一般充满浪漫的色彩。
   泸沽湖的东面是四川,西面是云南。分界线由北到南在湖心划过。尽管四川部分的居民自称是蒙古人,云南的自称普米或摩梭人,但她们生活中的一切都相差无几。这里纬度偏南,虽然是海拔2688米的高原,冬天也是阳光和煦,难得下雪结冰,夏季有高原凉爽的风刮过,消除暑热。 
   所有来到泸沽湖的人,都喜欢探究她们自由的婚姻方式。这里“女不嫁,男不婚”,个人随自己的喜好自由地结交“阿注”(有些称“阿肖”),也就是异性朋友,男“阿注”每天夜里到女方家过夜,称为“走婚”,天一亮又返回母亲的家中,不论相隔多远也长年奔波,乐此不疲。生了孩子归女家抚养,而经济上互不关联,有些甚至不知自己的父亲是谁。
  摩梭妇女是这个民族母系大家庭中的主要角色。她们承担着一家之主的责任,安排生产、掌管经济、照顾老少、生儿育女。虽然有沉重的负担压在她们身上,但人人精神爽朗,处处表现出当家作主的气概,她们的神态难见一丝羞怯,妇女年纪再大没有人弯腰驼背、唉声叹气,至于年青的姑娘,哪里有她们,哪里就有一串笑声和歌声。摩梭女子13岁就要举行“成丁礼”,当绣着花边的白裙穿戴完毕时,她们就成人了,再长到十七、八岁。就撵她们住在楼上(也叫花楼),自己去交“阿注”。
  说到“走婚”,外面的传说总是有点离谱,甚至把摩梭人的“走婚”说得很放浪。其实摩梭人的“走婚”是有说法的,在悄悄恋爱阶段,小伙子串到姑娘住的花楼是秘密进行的,也叫“翻花楼”,再往以后,两情相悦,关系固定或公开化了,男阿注才开始夜夜走婚,而且走婚时是相对固定的。对于成年男人来说,固然他们生活的比较自在,晚上“走婚”串“阿注”,享受柔情蜜意,天亮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但他们只能以舅舅的身份参加社会及家庭活动,年老后靠母系家庭为他们养老送终。
是啊,泸沽湖,母亲湖,你养育了一代代儿女,因为有伟大的爱而青春长留,生命盎然,但您还会受到爱的回报而永葆青春吗?!

●丽江东巴文化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的民族,现有人口28万,云南省丽江县为主要聚居区。在中国的文化地理中,纳西族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处于来自东北方向的汉文化、来自西部的藏文化和雄居南方的南诏文化三个板块的包围中,但它与这些强势文化的关系从不显出对抗的倾向,而是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所谓“以柔克刚”,这种柔性的文化在历史中反而显示的是它刚的一面。纳西民族如今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最有效地保持了它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的民族之一,从古老的文字、口语、宗教、宗教仪式、艺术、音乐到城邦、日常生活、衣饰等等。如果考虑到它只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民族,这种特色就尤其重要。
一、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不仅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且他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这主要体现在纳西族妇女的服饰上。
  纳西族居住的川滇交界地区,群山耸峙,平均海拔约2700多米,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宛若晶莹的玉屏,矗立在丽江的北部和中甸的东南部。纳西族共有24万多人,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县约有17万人,是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区。 
  披星戴月的纳西妇女是丽江古城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她们健壮爽朗、热情质朴,以勤劳能干著称,就像她们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个刺绣圆盘所象征的一样,肩担日月,背负星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她们日夜操劳,几乎担负了所有的家务劳动。 
  古代的纳西族人民为了适应高原地区的农牧生产,一般以自织的麻布或粗棉布做衣料,男穿短衣、长裤,女着短衣、长裙。无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后来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她们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上一篇:大香格里拉序篇:八大重合横断山    下一篇:稻城 被时光遗忘的净土